为深化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,增强反走私责任意识,弘扬爱国主义精神,3月15日-26日,学校反走私宣传协会以“全民反走私 你我齐参与”为主题,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反走私教育实践活动。



3月15日上午,社团首站走进鸦片战争纪念馆。在斑驳的文物与生动的影像中,同学们聆听林则徐虎门销烟等历史故事,感悟近代反走私斗争与民族存亡的深刻关联。



3月22日上午,社团前往东矩岛反走私宣传阵地开展研学。通过“近十年海岛走私典型案例”专题学习,了解走私犯罪手段迭代与执法技术革新。随后深入东岙村、西岙村,入户发放百余份宣传手册,用通俗语言向村民讲解“代购免税品”“携带濒危物种”等法律盲区。




3月23日上午,远洋渔业码头和沈家门渔港博物馆成为实践第三站。在码头旁,孙峰老师介绍了远洋鱿鱼运输船走私的生动案例。随后前往沈家门渔港博物馆,了解渔民生产、生活习俗及渔都沈家门的形成、发展和解放后的大变化。最后社团沿北安路、中大街开展流动宣传,向商户、路人发放宣传册。



3月26日下午,平倭碑前,同学们聆听孙峰老师解读平倭碑文,了解明代抗倭斗争与走私治理,介绍现代反走私策略的传承与创新。随后沿街分发反走私宣传手册,向市民宣传反走私,助力营造全民参与反走私的社会氛围。
从历史场馆到渔村巷陌,从案例分析到科技体验,同学们在实践中淬炼本领,累计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,惠及群众400余人。“反走私不是口号,而是每个公民的行动。”社团指导老师总结道。这场“行走的国门安全课”既是对“总体国家安全观”的生动诠释,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。(国际教育学院)